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为中国式现代化闯新路开新局

发布时间:23年10月11日12时23分 信息来源:求是网 编辑:王倩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大力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推动交通运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闯新路、开新局。

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持续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推动跨方式、跨区域、跨领域、跨产业统筹融合高质量发展。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加快建设“6轴7廊8通道”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持续推进出疆入藏、沿边沿海、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打造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存量网络提质增效,精准补齐网络短板,强化衔接协调,勾画好美丽中国的“交通工笔画”。

着力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交通运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石,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的纽带作用,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构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推进旅客联程运输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提高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通勤化水平,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提升城市交通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人享其行”。围绕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推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发展高铁快运、航空货运,推进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和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实现“物畅其流”。

持续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创新。实现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等科技工程。加快发展数字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铁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等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深化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加强收费公路等政策创新,建立健全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安全发展。安全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根基,绿色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底色,必须守好安全底线、生态红线,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化发展,持续提升公路沿线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推动交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线位、桥位、水域岸线等资源。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推进车、船、港等污染物排放治理,提升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鼓励引导绿色出行。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多灾易灾地区、主要产业及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多路径连接比率,增强交通网络韧性。完善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行业调度指挥和应急救援体系,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加强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设施联通是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交通天下,以交通互联互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等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文件、海运协定等商签和实施,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完善交通国际合作机制,深化交通运输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全球交通合作“朋友圈”,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务实参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更好发挥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平台作用,为推动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